生物静脉识别技术已经被用于银行等行业,但很少受到宣传和关注。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尤为突出,而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,其形式有多种:密码、读卡器、指纹和人脸识别,但由于存在着与其相对应的缺陷,而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需求,因此一种新型的身份识别技术——生物静脉识别应运而生。它是利用近红外摄像机读取人体手掌的静脉纹理,进行身份识别,采集实时识别的静脉纹理图像,采用先进的滤波、图像二值化方法进行数字图形特征提取,然后将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特征值与数据库信息进行比较,并判断两者的一致性。
与传统指纹识别对手指湿度和指纹完整性的要求相比,生物静脉识别技术不会受到手指湿度和破损的影响。该扫描仪扫描的是皮下静脉,而不是皮肤,而且在识别过程中不需要触摸设备,只需要1秒钟。生物静脉更安全,不太可能被复制或窃取。同时,手掌表面不会出现损伤、磨损、潮湿等障碍,难以识别。准确率也非常好,FRR(真实拒斥率)小于0.01%,FAR(错误识别率)小于0.0001%,FTE(登录失败)为0%。它的防伪程度也很好,防盗率低,保证了身份识别的安全性,更适合对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使用。
生物静脉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,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,已成功应用于安监、金融、秘密信息机门、监狱AB门、社保基金等领域。基于掌静脉识别技术的掌静脉门禁系统,实现了掌静脉识别、门禁、组合门禁等功能。该设备性价比高,应用前景广阔,更适合当前疫情环境下“高安全性”的需求。